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,深入推進“五史”學習教育,傳承紅色基因,講好中國故事,以實際行動鑄就青年擔當,近日,土木工程學院“輪跡京華·字字鏗鏘”實踐團攜手北京公交客四分公司,相繼赴香山革命紀念館、閔莊南里公交場站和圓明園東路公交站開展系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,以青春之聲講好中國故事,以志愿之行賡續紅色血脈。
香山回望,汲取奮進力量
在香山革命紀念館,一張張斑駁的老照片、一段段珍貴的影像,仿佛推開了時空之門,把同學們帶回“進京趕考”的崢嶸歲月。實踐團成員駐足凝視,深刻感悟黨的初心使命,胸中涌起的是對“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”初心使命的深切體悟,更是對今日山河錦繡、歲月靜好的倍加珍惜。歷史與現實在此交匯,黨史、新中國史等“五史”的厚重卷帙,也在同學們的心底鋪展開來,愈發生動而清晰。



座談交流,聆聽紅色記憶
在海淀區閔航社區,實踐團成員與老黨員、老軍人面對面座談交流,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對話悄然展開。實踐團成員分享了365路沿線各站背后的紅色故事;隨后,多位老黨員、老軍人動情追憶親身經歷的烽火歲月,讓實踐團成員走進了老一輩的崢嶸年代,收獲珍貴的紅色記憶。

移動宣講,傳承紅色精神
實踐團成員在閔莊南里公交場站“青年志愿服務崗”開展實踐活動,同學們現場為乘客們發放冰涼貼、濕巾等夏日清涼物品,并登上365路公交車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講述沿線紅色故事,用微笑服務他人,用愛心收獲真心,用行動踐行理想,用責任履行使命。



在圓明園東路公交站,實踐團開展了紅色故事快閃宣講,把紅色故事講給候車乘客:圓明園殘垣,銘記八國聯軍罄竹難書的暴行;中關村大街,回響鄧稼先“科技報國”的鏗鏘誓言。聽眾雖只數十,但每一次頷首、每一句“謝謝”都是對實踐團成員最好的肯定。宣講結束,成員們俯身擦拭站牌,留下潔凈與敬意。短暫停留,卻讓他們深知:歷史的接力棒已傳到青年手中,賡續紅色血脈,使命在肩。


一趟公交線,半部京華史。實踐團成員用腳步丈量城市,用真情講述歷史,深刻體悟“五史”內涵,更明晰肩上的時代重任,同學們不僅是紅色故事的講述者,更是紅色精神的接力人。歷史的接力棒已傳到我們手中,唯有接續奮斗,方能不負韶華、不負時代。
編輯:左芳舟